第一位是在龙华地铁站附近摆摊的王奶奶,靠着2.5元「三层厚红豆糕」打出名堂。没有店面,没有招牌,载着两个泡沫箱的小推车就是位置所在。来自河南的王奶奶,今年已经68岁了,每天早上6点,朝阳刚升起,她便出摊,算起来有十几年了。住附近的、周围的上班族都知道她。
“这个马蹄红豆糕卖得最好,一天可以出掉几百个。”两层透明的马蹄糕裹着红豆内馅,足足三层,拿在手上就能领悟到它沉甸甸的份量。掀开外皮是密密麻麻的红豆粒,糯叽叽的口感中还带着红豆的颗粒感,不会太甜。单看外表,很难猜到它只要两块五,这个价位在深圳能坚持十几年不变,实属不易。
王奶奶的泡沫箱小车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米糕、发糕。2.5元的红糖发糕,是小时候常见的早餐,更喜欢放凉了吃,特别好嚼。1.5元的白糖糕,比红糖糕小块些。来买早餐的街坊,都会各带几块。王奶奶还卖白糕,只按盒卖,十块钱有12、13个,里面有各种味道:紫薯、红糖、桂花、芝麻、葡萄干等等。奶奶特意帮我挑了每个味道都齐全的一盒。
别看王奶奶的车子不大,糕点的种类口味挺多。2.5元的艾草青团,有花生芝麻和红豆味,比较小巧。泡沫箱里的糖包、老面馒头,1元就有交易。还有碱水粽,红豆花生粽,蛋黄肉粽。
早上9点左右,在南油地铁站附近可以看见摆摊的张姨。“今年是第13年啦,一直是卖传统手工客家糯米糍,艾叶做的。”别小看这一架小推车,靠着它,60岁的张姨成了这一带的小网红。还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,从小吃到大。对熟客而言,张姨糯米糍可以是早餐,也会是下午茶,每种味道都来1个,扫码提走,一气呵成。
说实话,比起皮薄馅多,我更爱张姨家厚实碧绿的糯米皮。捣艾叶为汁,和粉做团。一个个团子外披春绿,内里裹着香甜。没有甜味的外皮,有嚼劲但不粘牙,还有丝丝缕缕的草香。
“这三个味道都卖得好,很多人都是各来一样。6元/个。”红豆泥保留了颗粒感,绿豆馅做得比较细腻,不会特别甜。张姨给料不吝啬,把拳头大的糯米糍塞得“硬邦邦”,每个空间都要有料,外表裹了层薄薄的粉。没有记号的就是花生芝麻口味,炒得很香,整体会比其他味道甜些,碎渣渣容易掉出来,吃的时候要注意啦。
“现在一天可以卖100个。”每天早上5、6点张姨就要炒料揉皮,她说当天炒的芝麻花生吃起来才香。来自惠州客家的她,是跟母亲学的手艺。早上出摊,在南油、海雅附近J9九游会 九游会J9出没,一干就干了13年。“附近的人都认识我,熟客会提前预定,还有些我以前的学生来买。谢谢大家的喜欢。”
在东门白马批发市场巷子摆摊的阿婆,因为“臭脸”被很多人记住。来自的揭阳惠来的她,不太J9九游会 九游会J9会说普通话,加上市场人来人往喧嚣吵杂,只有提高音量才能听清,所以给不少客人“非常凶”的第一印象。还记得那天阿婆还送了我们炸粿,真的不臭脸啦。下午看见白马市场某处围了一群人,大致就可以判断阿婆的位置。只卖糯米糍、糖水、炸粿,会不断补货,这天阿婆的女儿来帮忙,才能稍微空闲一些。
虽然涨价了,但是还是那么抢手,每天都要补几批货。有两种口味:香芋蛋黄和红豆沙蛋黄。没有标注价格,不是熟客,会不停地问阿婆价格,普通话不流利的她,需要认真听才能知道她在说什么。外皮有椰蓉,是深圳不多见的糯米糍类型。芋头泥包裹着一整粒咸蛋黄,因为和糯米皮的颜色接近,会误以为是皮厚,其实是满满的芋泥。红豆沙蛋黄真的有吃月饼的错觉,适合爱甜食的朋友。
阿婆只卖热糖水,有脱皮绿豆西米芋圆、薏米淮山白果、绿豆糖水三种可以选择,6元/碗。我们四点钟到,看见绿豆西米芋圆糖水只剩小半桶,可见受青睐程度。比起纯绿豆糖水,我更推荐西米芋圆的这款,不会那么甜。没有座位,只能打包带走,记得提醒阿婆别舀太满,会溢出J9九游会 九游会J9来好多。
炸粿的选择很多,下午出摊才炸,如果遇上补货拿到手上还会是烫的。有6种:炸芋头糕、炸萝卜糕、白菜肠粉卷......在这里还找到了心心念念许久的腐皮糯米卷,油重微咸加上糯糯的口感,赶忙打包多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