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,蓬勃发展的“夜经济”,让佛山有了新腔调,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城市的烟火气和生机。今年8月,南海区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要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广佛都市商圈夜生活地标集聚区。“新南海人”刘欣和董健源也融入其中,利用闲暇时间摆摊卖甜品。因食材鲜、味道好,小摊布置得很温馨,他们的“无声食铺”很受年轻人欢迎。
面对记者,J9九游会 九游会J9刘欣飞快地打着字,介绍手机相册里的“战果”,有精致的蛋糕,各式各样的布丁,“朋友吃过告诉我,比外面做的还好吃,可以拿出去卖了。”
“90后”的刘欣是云浮人,爱吃甜的她人生却不怎么“甜”。4岁时,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听力。成长过程中,甜品成了她生活最大的慰藉。
读书时,每到周六日,她会和同学骑着单车,大街小巷搜寻甜品铺。尝到了好吃的甜品,她舍不得吞下去,在舌尖上仔细揣摩做法、用料。
“吃得多了,J9九游会 九游会J9就想试试能不能做出来。”木瓜牛奶冻、糯米糍、牛轧糖……每一样她都有兴趣。一有空,她就上网看教程自学,再买来材料自己做。
有一次,她在一家店铺的点评下看到顾客说糯米团子不好吃,激发了她试做的兴趣。尝试了三次,糯米团子都不成型,她灵光一闪,想起妈妈做的大糠糍,一番调整后成功了。“每做出一样新甜品,我都很有成就感,比吃到甜品还要快乐!”刘欣在手机上写。
大学毕业,她辗转几家设计公司后,在2020年来到南海桂城一家公司做营运文员。今年,她与同样有听力障碍的董健源步入婚姻。
进入人生的新阶段,刘欣为她的小家有了更多考虑。她想着,不如将空闲时间好好利用起来,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,增加创收。
繁荣的夜经济让这对夫妇看到了机遇。7月,他们加入了众多青年人组成的后备箱市集。
在南海新经济小镇的慈善夜市集中,刘欣和董健源在后备箱上缠一圈氛围灯,支起折叠桌椅,宠物猫“奥利奥”惬意地趴在椅子上,担任起“招揽”客人的角色。
冰汤圆和丸子是主打产品,红糖冰汤圆、椰奶冰汤圆、抹茶丸子……单价从8元到10元不等。
刘欣以前在父亲卖鱼的摊位上帮过忙,知道做生意没那么容易,需要慢慢积累,她没有期待生意很好。然而,甜品精致的卖相吸引了不少人,一晚上卖出了30多份,这让夫妻俩有了更多盼头。
每周五到周日是这对小夫妻的出摊日,因为出品质量高,越来越多的顾客慕名而来。
刘欣用一块小玻璃板写着:“本人无声,打字沟通。”菜单被写在摊位显眼处,熟客指了指自己想要的口味,并打着手势说明所要的数量。刘欣微笑着点点头,打发奶泡、搅拌冰沙。制作完成的同时,董健源在桌上撑开塑料袋,利索打包好递给顾客。
有时候客人来了,习惯性地说话点餐,刘欣会微微朝前探身,笑着摆摆手,掏出手机打字回应。顾客虽然听不到她的“欢迎光临”,但她脸上灿烂的笑容,让人感到温暖。
喧嚣的夜市,穿梭的人流,热情吆喝声和安静做甜品的姑娘,这样的组合,有种奇妙的和谐。
“料很足,做得很用心,价格也很实惠。”老顾客永欣已经尝过每一种口味。由于做出的甜品干净卫生又美味可口,得受到众多吃货的青睐,“无声食铺”拥有了一大批回头客。夫妻俩建了一个群,群里不断有新的顾客进来,这个群也成为他们与顾客交流的小窗口。
刘欣告诉记者,开张至今,还有很多“一面之交”的顾客留给他们很多善意、温情的瞬间。有一次排起长队,夫妻俩忙得手忙脚乱,两名女孩买完甜品后主动帮忙与顾客沟通,为他们节省了用手机打字的时间。
甜品的形式、口味千变万化,刘欣也在不断摸索。“新品来了,这周有杨枝甘露口味冰汤圆哦。”10月23日,她在朋友圈吆喝,有老顾客特地从广州赶来尝“新”。
她会在朋友圈征集顾客想吃的品种和口味。最近,她还跟上了秋日潮流,准备推出柿子造型的雪媚娘。
“到了冬天,可以卖银耳热汤圆。”刘欣计划,“多挣一点,买套房,在南海安家。”再深的夜、再热的天,她也干得很起劲,因为,她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