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最失态的一顿饭在上海最体面的餐厅J9九游会 九游会J9

  J9九游会 -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09-13 12:39

  J9九游会 九游会J9J9九游会 九游会J9唯一一顿正大光明的饭,是趁着月头一晃而过的堂食窗口期,去了DA VITTORIO SHANGHAI。时至今日,有关这一晚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:

  跟两个小伙伴不约而同dress up了一下,累计已久的情绪,恨不能相见的想念,更是一触即发。

  步入餐厅,从那一句亲切的“欢迎回来”、“Sparkling or Still”开始,见到每一张熟悉的面孔都激动到要扑上去拥抱对方;

  从前菜、面包到最后的Petit Four 悉数风卷残云,恨不能把手拍断;侍者撤去凉掉的面包,三人异口同声提醒,“打包了吗?”;禁足后期终于实现一天一根梦龙自由的我,再次吃上real DV梦龙,顿时百感交集。

  香槟红白混Limoncello,不醉才怪,得知当天凑巧是DV开业三周年的正日子,还自发唱起了生日歌……

  除了我们几个像猴子一样蹦跶了一晚上,隔壁几间包房,尖叫、嬉闹、掌声与欢呼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。

  还保持着体面与冷静的,是DV的工作人员,以长者般的慈爱与宠溺,伸出圆手,包容着这一夜所有人的“失态”,静静陪伴在侧。

  快3个月不见DV,这顿饭最大的感受是,感觉有人拿了亚洲50佳之后真的是有在家里憋大招啊!!!虽然食材有限,也不妨碍他们truly stepping up the game!是真的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  不少菜的细腻度、调味融合度与完成度堪称三星水准,恰又遇上花日,配酒里除香槟外的全意大利阵容都有惊艳表现。

  但这顿饭对我个人的意义,远远超出了好吃二字。体面如常、一切照旧,带来内心秩序感的回归,DV的这种精气神,正是当时的我们,最亟需的一剂安慰。

  除了嘴馋,也是为了以后翻相册,看看那天吃过的菜、尝过的酒,就能重温当时的快乐。

  美食美酒,良辰美景,可以是回忆的载体,也能是情绪的安慰。3年前初到上海,DV的过人之处,是它的专业、它的洋气、它的仪式感,而如今的DV最让人欢喜的,却是它的人情味。

  一间餐厅做出仪式感,不难,但在一家有仪式感的高级餐厅吃饭,又能让人感觉自在、安心又放松,可太难了。

  DV,就是后面这种餐厅。菜好吃是大前提,DV上海最起码是欧洲2.5星起板,而且意大利菜讲究好食材,烹调上比之法餐也相对清爽,我身边不乏对西餐不感冒的朋友,却很爱吃DV。

  润物细无声的高级感,也做足了功夫,从桌上杯盘到沐手香氛,低调不扎眼,但确实一看就很有品味,环境更无需赘言,一个搞装修的朋友抚摸着大包房的墙壁来了句:

  但DV的舒服,主要还是看人。丽思卡尔顿有句古训,绅士和淑女服务绅士和淑女,体面人服务体面人,我觉着用以形容DV再恰当不过。

  记着你的喜好、你爱坐的位置、上次吃了什么,都是基本功,好一点的CRM和流程标准都可以做到;

  但,可以闭着眼睛让厨房换着花样做你没吃过的菜,还能每行必有惊喜;每个员工都亲切又自信,话术、服务都很流畅,让人倍感舒适,仔细看看眼里都闪着光;不但如此,还会像朋友一样与你共情、给予你真心实意的关怀,陪你快乐发疯,包容你偶尔失态……

  这必须是国内最接近欧洲米三的体验了。所以,好的回忆里,都想留下DV的影子。来这儿吃饭不用操心别的,就知道一件事:

  开头说了,DV到上海三年了,错过了6月份的正日子,但生日还是要补过的。DV又携手老朋友兼Bergamo老乡圣培露和普娜,意大利佐餐水的King & Queen,一起结了个婚,不对,过了个belated生日。

  每逢周年推出的三周年白菜单,大家可以理解为意大利Omakase。之前来的几次,零零碎碎吃得差不多了,还有几道没吃过的,拖圣培露普娜和DV生日的福补了漏,加上前几天吃的一道福建左口鱼,DV现在的菜单颠过来倒过去我是滚完了……

  插播一句,对我来说任何一顿好吃的饭,特别是西餐,除了开瓶好酒,我也会开瓶佐餐水,而大部分情况下,我的餐水会是圣培露(餐厅如果没有,会多问一嘴的那种)。

  感谢纽约的大小餐馆,让我早早领悟了餐水的重要性。其实也不光是纽约,伦敦巴黎东京香港墨尔本新加坡,全世界其实都差不多,不论街头小bistro还是三星名店,遍地皆是圣培露红星小绿瓶:

  为什么是圣培露?气泡水,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喝水的时候,顺便给味蕾做个马鸡,但之所以要喝餐水,是因为每道菜的调味、食材味道迥异,每道菜之间喝口水,才能保障味蕾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去享受和品鉴美食。

  好的佐餐气泡水,追求的不是可乐或者苏打水一样的刺激感,气泡不能过粗(aka气不能太足),否则口感过于强烈,对味蕾的刺激太大,但气泡太弱呢喝起来又感觉和still water没区别;

  而矿物质含量也是重要标准,很多气泡水都咸得发齁,或许风味上有所加成(not for me),但并不是佐餐的好选择。

  圣培露细腻丰盈的气泡与适度的矿物感,通过轻柔的刺激唤醒味蕾,令它在发挥清口功效之余,不会喧宾夺主、却也有足够的存在感,即便是不喝酒的中午,也能与菜品本身形成美好的配搭与呼应。譬如DV的菜品,每一道风味个性就很鲜明,我觉得配圣培露佐餐就很合适。

  交代一个大实话,个人确实比较偏爱圣培露,但不爱喝气泡水的人,那就喝普娜呗,细致温柔圆润可口略带甜感,确实是款人见人爱的still water,从搭配的角度来说,普娜也确实更适合去搭配一些细致的餐点,特别是中餐里面的蒸鱼海鲜之类。

  不过普娜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场景,是泡咖啡和泡茶,反正我每天早上雷打不动一杯普娜水挂耳包手冲……普娜所蕴含的矿物质跟咖啡结合,能将茶和咖啡的风味细节烘托得更好,亲测如此。

  退一万步说,都是Bergamo出来的老乡,套用餐配酒中的按照原产地酒配原产地食物原则,圣培露和DV也算是原汤化原食了吧……

  现在开始给大家表演一个滚菜单,Literally把菜单吃完了,在不能旅行的当下,DV的这些菜,配上圣培露的小绿瓶与非常chic的普娜,必须是我离欧洲三星最近的距离了。选了十几道,分了几个小主题,以下菜品排名不分先后~

  一个tips,14道大菜单一口气吃不完,分几次去让厨房给你配一配,也是能吃完滴~

  意大利人对牛肝菌,必须是真爱。而今年在DV吃过的牛肝菌,可能比我去云南吃到的还多……

  6月重回DV,主菜鳕鱼吃完意犹未尽,就想搞块肉吃吃。运气爆棚,恰厨房到了第一批牛肝菌,Stefano说我给你们随便做点别嫌弃,就吃到了今年第一口肥硕饱满美汁汁的牛肝菌配牛排,完全诠释了什么叫”看着就好吃“。

  牛肝菌季我个人最爱的一道菜(也就吃了四五次吧),牛肝菌米形面。以Risoni米形面替代传统的烩饭,不得不说聪明。煮饭煮面,中国人和意大利人各执一词,软硬生熟口感偏好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米形面就比较特别,晶莹饱满、质感Q弹,能很好地挂住芡汁,吃口又不会带有粉感、过于厚重,在中国的意大利餐厅上这菜,正是皆大欢喜。

  牛肝菌的处理很有层次,入酱、切丁,再来点生蘑菇(放心不会见小人)丰富口感,甘厚醇美、菌鲜十足,盘底还配了点牛肉。看着很大一份,完全是低估了自己的战斗力,几勺就蒯完了,居然还想再来一口。

  牛肝菌这种吃口与风味兼具的菌子,我以为最好还是切大块,原汁原味往嘴里送……脆爽滑嫩丰腴的质感在舌尖涌动,随着每一次咀嚼释放出鲜味的海潮,心潮也跟着澎湃起来~~~

  DV的牛肝菌三吃,延续一物多吃的炫技思路,但最惊喜的是将牛肝菌制成冰淇淋,辅以香酥脆饼屑与点睛之笔的清新欧芹,与众不同的凉润与层次丰富的香气,为酷暑降温又能顺带清口,一举两得~

  牛肝菌鳌虾的呈现就很法式了,势均力敌、棋逢对手的山珍与海味,与裹着牛肝菌被子的鳌虾慕斯,一抹清新绿酱加持……讲真这个菜跟那晚的PVG刚裤白(Corton Charlemagne GC 18)真是过于般配了,而PVG也确实很能打,虽然年轻却非常ready,浓鲜逼人、极具张力,持久度也很棒。

  啊,天地人的大和谐,跨越山海与田头,汇于舌尖的瞬间,的确是吃吃喝喝的体验里,最撩人心弦、极致幸福的高光时刻了。

  俗话说,魔鬼都在细节里,感觉DV又提升了一个档次,是从一些微小细节中感受出来的。

  爆浆炸玉米球配日本海胆,是一道老菜,做了一些细微但关键的改变:玉米球的核心温度比原来低了一些,更能凸显玉米本身的清甜、更衬出海胆的浓鲜,也不至烫到舌头;

  海胆上覆盖了一层柑橘气息的薄片,一抹欢快的酸度,不但解腻,在香口与满足之余,多了分点睛亮色。后来又吃了几次,听服务员介绍说刚开始用的是日本柚子,后来又换成了hardcore意大利的佛手柑,比起柚子细致清新的柑橘酸,更多些柔和的甜美花香。

  这道日本鱿鱼,也是惊为天人。主角明明是鹰嘴豆与薄切鱿鱼刺身,我却意外地被调味料偷了心:Fennel Flower清爽的香料味,糅合了多种香草的经典复合绿酱,如地中海的海风般舒爽迷人,而指橙的颗粒感,一如上一道菜中的佛手柑,爆破瞬间释放出的鲜明酸度,能够很好地激发鱿鱼本身的鲜美……

  极具层次感的清新草本风味,恰与我们当时正在喝的一支意大利白,意大利四雅之一的Ornellaia旗下一款副线干白(Poggio alle Gazze ’19),中的Grassy草味颇为般配。讲起来这支酒也是蛮妙的,闻所未闻的长相思Vermentino大混酿,前半段温度较低、香气略封闭,但有着美妙的酸度和青草香,后半段舒展开,竟有种人间温柔乡的松弛感就出来了,有趣有趣实在有趣。

  三周年晚宴喝的是我超爱的Inama家的配额Soave,Il Pachi,我个人认为做得最出色的Soave之一,馥郁有层次、酸度坚挺,大幅超出心理预期的享受,朋友们有兴趣的话我之后来带个货哈嘿。

  DV名菜鱼香茄子,也是在细部有所升级,金枪鱼从略带脂肪的部位换成了赤身,风味上更鲜美、还自带柔美酸度,与吸了油的茄子倒是很般配的;泡沫番茄水则十分清新。菜还是那个菜,但稍微调整细节,也能有突破性的飞跃。

  另一道金枪鱼菜,第一次吃时,我心都要化了……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,如诗如画,钢琴曲般撩拨心弦的一道菜,异想天开地以松子搭配鱼肉,松子乳的沉淀物制成花瓣,这不就是植物乳饼啊朋友们,天才一般的想法啊!又以松子、蛤蜊乳化做酱,克制淡雅的调味,凸显金枪鱼细致的鲜,松仁的醇厚脂香带来稳妥的高级感,超爱!!!

  更难得的是,这张菜单想得不仅仅是怎么把菜做好、把食材用好,还融入了更多厨师对意大利文化、和自身经历的思考和表达。

  欧洲日落极晚,吃饭往往在8、9点钟,催生了蓬勃的餐前酒文化,吃饭前不喝一杯,大家简直觉得你是怪胎。而腌制橄榄在意大利,恰如蜀国泡菜,是不可或缺的下酒小菜。开场白的这道假橄榄,肉橄榄与橄榄,真真假假虚虚实实,搭一杯很像Negroni Sbagliato的twist开胃酒,与香酥可口的Tarallo面包同食,算是为Promote意大利餐前酒文化略尽绵薄之力。

  现烤的佛卡夏面包裹着暖烘烘的空气,引领思绪飘向远方……“旅行的回忆“源自Stefano2019年在意大利南部的一次旅行,在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面包房里吃到的一道简单小食,佛卡夏面包蘸着布拉塔芝士、番茄、橄榄油与俄勒冈香草。

  Stefano惊喜地发现,最好吃的瞬间,竟是在Burrata Cheese被消耗殆尽,剩下一丝奶酱与番茄、油渍和香草混杂一气之时,用面包蘸汁而食,鲜得咋舌。Stefano用拆解的方式复刻了这道菜所留下的珍贵记忆,番茄的酸甜,清新的奶味与充满地中海气息的香草,与亲友分食面包的动作,亦是彼时记忆的重映:

  食物是回忆的载体,而回忆本身也成就了一道新菜,这样的故事,本就很值得一品再品呀。

  60年前,Vittorio Cerea将海鲜料理带至意北,除了前瞻远见和厨房功底,DV的拿货能力一直是它赢很大的关键,到了上海也不例外。从一开始,DV就一直奉行sourcing the best,而中国也确实并不缺好食材,只是碍于语言、文化上的障碍,很难走上西厨的餐桌。

  从那碗颇具话题度的花胶意面开始,DV在国内找食材还是找得挺起劲的,但Stefano和团队对于食材本身的要求也是真的高,比如大黄鱼,找来找去最后选了中鹿岛,咸淡水交界半野生放养,鱼吃得好就长得好吃,这个大家都懂。用本店传统桌边汽蒸、沙漏计时的方式来呈现,确保鱼肉能在最佳赏味状态被享用;

  新换的Sauce Vierge,基本上就是个地中海调味基础包,番茄、洋葱与香草切丁剁碎,以柠檬汁、橄榄油调味,清清爽爽简简单单,最大程度凸显鱼本身的风味。这汁儿在Polux也能吃到(配的是John Dory),但DV这款厉害就厉害在桌边鲜切现调,料也少许有点变化,小番茄、刺山柑、橄榄,平衡优雅,甚见功力。

  早年和相熟的西厨们聊天,让他们选最爱的中国食材,十有八九会告诉我,鸭。此话当真不假,否则北京烤鸭怎么能成国菜呢?

  这道菜,Stefano为了做鸭买了个炉子……于是就变成了经典菜,配菜跟时令走常换常新,但鸭子还是那个崇明鸭子:脆若蝉翼的鸭皮下,是将化未化的油润脂肪,酥脆迸裂间绽出迷人的油脂香气……兼有中式意趣与西式调味,嗲。

  旁边一碗拆烩鸭肉丝,打了个蘑菇拿铁一样的泡沫,我非常喜欢,配点碳水就更嗲了。

  白菜单晚宴前跟Stefano闲聊,听说他居然上了一款福建的冰鲜Sole(就是鳎鱼或者比目鱼),口水顿时大量分泌……要知道法国的Dover Sole进中国全部都是冻品,肉柴是柴得来,索然无味,在别人家菜单上看到,我从来都不会点。

  翻开菜单一看,原来是条左口啊,很激动地跟Stefano比划说这玩意就是Hirame啊,是我很爱吃的寿司鱼种……扎扎实实鱼糕,浇上白葡萄酒鱼高汤,柔美细致,搭配了香气高雅的球茎茴香Fennel……整体呈现还蛮classic的,啊啊啊啊啊国内什么时候能有好吃的冰鲜red mullet啊!!!!

  DV的甜品师Frederic是真的很擅长做各种仿真食物啦……椰子球就硬是把椰子毛毛都做到惟妙惟肖,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个处女座。热带水果+椰子+巧克力,这个风味组合就是打包票好吃,但这一季所有甜品中我吃得最疯的,是Petit four里面的这个开心果白巧克力。

  长得像超大号开心果,吃起来也是个浓郁开心果甜甜,柔滑香甜的白巧克力馅儿带着些微流心感,啊,嘴巴开光了一样的奢华感受~有一次问侍者,我能不能多吃两颗,结果一口气收获共计6枚,大方也是真的很大方。

  P.S. 此处必须cue一下DV的月饼,贵是贵的,但高级也是真高级。意大利酥饼结合月相,限量手工的好味道,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(主要靠抢。

  再P.S. 掐指一算,今年吃了三次DV的蛋糕,最好吃的当属外卖时吃到的这款开心果巧克力蛋糕,害,果然是看到开心果就走不动路……为它配了一口陈年轩尼诗XO,那叫一个幸福爆棚……盛惠400多块钱,可以切个6块,真材实料童叟无欺,比外面乱哄哄的手作蛋糕可强太多了嘿哈。

  好了实在写不动了,今天就到此为止,改天再来聊聊DV系的新店们吧~ Again,祝福DV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,也期待未来每一餐难忘的DV,都能有圣培露相伴左右。